3G版 | 设为首页

TOP

电影记者出差减少:投资者的脑袋清醒了
电影 记者 电视
[ 编辑:admin | 时间:2013-07-18 08:56:25 | 浏览:27次 | 作者: ]
陈坤(左一)“跨界”去做电视选秀 陈坤(左一)“跨界”去做电视选秀

  记者手记

  人在江湖飘,哪能不挨刀

  羊城晚报记者 李丽

  电影记者出差少了,各种探班与发布会少了,是因为电影投资者的脑袋清醒了:作为一门正经生意的电影,真是丁点都容不得奢侈浪费。

  最近,有个同行在朋友圈感慨:今年已经过去一半了,才积累了6个航段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跑电视线的同事,人家已经积累了33个航段啦!

  对她的话,很多人都跑来评论。有人惊讶地说:怎么会?你是不是挑活?同行委屈地说:我可是最不挑活的啊。又有A报纸的电视记者说:确实,我在到处找人帮我出差呢。B报纸的电影记者表示:对啊对啊,我们电视记者个个不在家。最后,一个最精彩的点评出现了,有个电影圈做宣传的朋友表示:电影记者出差减少,是否意味着电影业虚假繁荣后的理性回落?

  仔细想想,这话还真有道理。过去,一部电影从开机到上映,都会召唤记者很多次——开机去一次,探班去两次,后面各地宣传又是三四五次。每次都是劳民伤财,但效果其实并不好。就像各种戏的横店探班,片方得先出机票,然后安排车子从附近机场把记者拉到片场,回程亦是如此,整趟差要折腾个两三天,花钱无数。中间真正的采访却往往不足一个小时。

  我曾经迷惑过,难道人家不知道请我们去,最终也只能发出一个小稿吗?性价比不高啊!后来慢慢对这行接触多了,才明白:一部电影的投资方往往很多、很杂,而其中真正做电影的只占少数,其他想出风头的大小老板,甚至于提供拍摄场所的当地政府,他们可都把“全国记者都来了”当回事呢。说到底,那时候很多电影其实并不靠最后的票房赚钱,而是直接从拍电影的过程里获益。电影记者便被安排在这个安抚“金主”的过程里充当人肉布景板——我们再灰头土脸,只要站在一起那便象征着“高端大气上档次”!

  现在,电影记者出差确实少了。很多大片甚至到快上映的一个月前,才开始跟记者见面,目的很明确:希望通过媒体,让更多的观众知道这部电影。这起码说明,这些电影人是真的在做电影。这更说明,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行业是怎么回事了:那么多片子拍了根本无法上映,那么多片子即使上映了都在亏钱。作为一门正经生意的电影,真是丁点都容不得奢侈浪费的。

  我们出差少了,只是因为投资者的脑袋清醒了。

  电影冷了,电视综艺却热了。我那位感慨今年航段少的同行,上周末代替分身乏术的电视线同事跑了趟长沙采访“快男”。甚至,这周我自己都连写了两篇央视春晚的稿子,因为电视线同事忙不过来了。我一边写,一边觉得好笑——我咋就写起这个啦!但一想,连章子怡、黄晓明、陈坤都去做电视选秀评委,甚至连冯小刚都去导春晚啦,从电影“跨界”到电视的又不是我一个!只是,如今电视一窝蜂的选秀,又算不算“虚假繁荣”,又会不会也有个“理性回落”在后面等着?

  李丽

 

分享到: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 【关闭】【评论】 【返回顶部
[上一篇]北京 芭蕾晨报:谁来为现代编舞? [下一篇]《青春派》到底看谁的青春

相关栏目

热门文章

·半年影市解读:烂片营销缘何成功
·评论:“烂片”何以卖出“黄金价”
·好莱坞 韩庚 变形加盟4:想去得先攒粉丝
·《盲探》:多类型糅合下的爱情悲喜剧
·评论:阴霾散尽 子怡登台
·一个人 信息时报:李某某案,的无罪辩护
·评论:《泰囧》打开了二三线城市的票仓
·《龙门镖局》:回不去的武林梦

最新文章

·《起风了》:固步自封的吉卜力
·《乔》:从奶油小生到糙老爷们
·评论:《盖茨比》没什么了不起
·京华时报 美国:盖茨比的死亡盛宴 重温梦
·爱情 修复《被偷走的那五年》:没有不了..
·《被偷走的那五年》:清新文艺豆瓣风
·一个人 信息时报:李某某案,的无罪辩护
·好莱坞 国产电影评:选对档期也能突袭

推荐文章